攔門酒節目表演吸引游客紛紛駐足。記者 張小弓 攝
岳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丁會云 許德軍)竹竿舞、攔門酒、對茶歌……7月9日,龍窖山深處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節目,帶觀眾領略了古老而神秘的瑤族文明。當天,岳陽臨湘龍窖山首屆瑤文化之旅在臨湘市羊樓司鎮龍窖山風景名勝區開幕。開幕式上,發布了臨湘市文化旅游宣傳口號“‘臨’山秀水、‘湘’約天下”和卡通形象吉祥物“臨臨”“湘湘”,并為9位臨湘文旅推薦官頒發證書。
龍窖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臨湘境內約18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52處500多個以石構筑物為主的文化遺跡,包括原始山寨、聚落居址、大型屋場、祭祀遺址等。2001年9月,中國(廣西)瑤學學會在臨湘召開了“湖南臨湘—瑤族專題學術研討會”,并認定“湖南臨湘龍窖山無論是從有關史籍記載的內容,還是從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名與遺俗,以及大量的瑤族先民的遺址等方面來看,都與瑤族文獻《千家峒歌》和民間傳說中的千家峒相吻合”。中南民族大學博導、瑤學專家吳永章指出:“瑤族成為單一民族后,龍窖山是有文獻記載,且經過調查、論證的瑤族歷史上最早居住過的最北的地方?!?/p>
除了文化底蘊深厚,龍窖山自然風光綺麗,生態環境良好。山中溝壑縱橫,溪泉百轉,有三關九鎖之險、七十二峰之秀;山中茂林修竹,四季花開,晴則山嵐如畫,雨則霧鎖天路;山中有天然的老龍潭瀑布、秀麗的龍源水庫、古老的青石寨、珍稀的白果樹;山中林木密集,煙霏霧結,百藥叢生,達450多種,人稱“天然藥庫”,“藥圣”李時珍曾來此采藥。三江口、白果庵、三仙坦、黑龍潭、龍溪港、剪刀岔、箭桿山等自然景觀鬼斧神工,極具旅游觀光潛力。
近年來,臨湘市充分發掘龍窖山的文化價值,以“籌人才、籌資源、籌資金、籌金點子、籌項目”的旅游眾籌模式,舉辦瑤文化之旅系列活動,拉動鄉村旅游經濟。此次活動將持續至11月,16支鄉村文化振興小分隊將圍繞“長江文化游”“萬里茶道”等主題,挖掘、整理亮點和特色文化,帶動游客開展瑤文化尋根之旅、龍窖山避暑節、森林音樂會、美食文化之旅等活動,讓游客們走進這座用青石壘起的歷史迷宮,在探尋叩問中,領略藏在歲月深處的瑤族文明。
岳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啟峰宣布開幕,岳陽市領導謝運策、趙岳平、魏淑萍、何祚云出席開幕式。